1、缺失值处理
数据缺失是指数据集中存在空值或未记录的情况。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:
● 删除法:直接删除包含缺失值的记录,适用于缺失值占比很小的情况。
● 填充法:使用均值、中位数、众数或特定值填补缺失数据,保持数据集的完整性。
● 预测法: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缺失值,提高填补的准确性。
2、异常值处理
异常值是指明显偏离正常范围的数据,可能由于输入错误或异常情况导致。处理方法包括:
● 统计法:利用均值和标准差确定异常值范围,剔除超出范围的数据。
● 箱线图法:通过箱线图识别和处理异常值。
● 聚类法:使用聚类算法,将数据分组,识别离群点。
3、重复数据处理
重复数据会导致分析结果偏差,需进行以下处理:
● 记录合并:将重复记录合并,保留唯一信息。
● 记录删除:删除重复记录,确保数据唯一性。
4、不一致数据处理
数据格式或单位不一致会影响分析,应进行标准化处理:
● 格式统一:将日期、时间等字段格式统一。
● 单位转换:将不同单位的数据转换为统一单位。
5、数据脱敏
为保护敏感信息,需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,如:
● 替换:将敏感信息替换为非真实数据。
● 加密: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。
● 掩码:部分显示敏感信息,如将身份证号显示为“1234****5678”。
数据脱敏可有效保护个人隐私,防止敏感信息泄露。